老冯茶馆:数字货运不是“货运版滴滴”
2024/06/07
2622人浏览
什么是数字化?
信息化和数字化有何区别?
数字货运又是什么?
这么多年,我们经常会被这样灵魂拷问,也试图跟人说叨说叨,讲了半天,对方的反应是:“哦,懂了懂了,你们就是货运版滴滴啊。”好吧,看来还是没讲明白。
事实上,一言以蔽之,在路歌看来,物流行业信息化和数字化,主要区别在于运营方式不同,这也决定了数字货运绝不是“车货匹配”那么简单。
图片
物流链路长、节点多、业务需求场景复杂,是高信任成本、非标准化的深度服务行业。行业特殊性在于,干物流的是物流企业,但物流企业没车,90%货车都在司机手里。一趟运输任务,至少要穿透货主企业、物流企业、货车司机三个组织。受限于“散小乱”现状,经常还会俄罗斯套娃。
物流企业的活也一点没少干,同样是A点到B点,这“运货”比“运人”复杂多了。货物是死的,不是车货匹配就完事了,司机之外,还少不了调度、现场、客服、财务等角色的协同作战,是一场环环相扣的“接力赛”。
虽然国内物流企业很多是小本经营,但“忙”几乎成了工作常态。每天,电话声此起彼伏、喝口茶时间都没有,单据文件堆得高高的、忙到老板新项目都不敢接。这时,有老板会想,不行,我得找个外挂,借助下“科技手段”。于是,信息化和数字化两位选手就登场了。
图片
 图片
信息化有两个发展阶段。21世纪初,国外成熟的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、CR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等流入中国,物流企业可以买来现用。也有些咨询公司,会帮物流企业出诊断报告,排一个软件实施规划。
后来,国外系统不再适配,本土软件服务商开始为物流企业开发信息软件系统。最常见的是三大WTO系统:WMS仓储管理系统、TMS运输管理系统以及OMS订单管理系统,围绕物流企业单个运营过程提供模块化服务。
原本是算盘、计算器、笔记本、铅笔头,现在是电脑、信息系统,工具升级带来了效率升级,“无纸化办公”节省大量资源。但正如前面所说,物流很复杂,但信息化有一个bug——不介入「运营」。
信息服务商的目的是根据物流老板的管理思维,开发、交付一个软件。系统一旦上线,所有流程就会被自上而下“固化”。然而,流程会因项目变化而变化,老板想法也很难“一日定终身”。当老板发现系统没那么好用,想改改系统功能时,又是伤筋动骨大工程。
于是,最终结果是,信息化上了,但用着用着就成了“空中楼阁”。不仅没给企业带来多大效益,甚至,成了额外负担。毕竟,系统不互通,是一个一个“孤岛”,免不了信息的重复上传、来回交互。
图片
图片
伴随着移动互联、云服务等新技术的来临,物流供应链软件也裂变出新模式:数字化。
数字化最大特征是全程陪伴式运营。物流数字化不仅仅是交付一个软件系统,而是一套解决方案,覆盖货主企业、物流企业、货车司机及周边产业伙伴,串联从运输计划下发到运费结算全流程。
首先,平台服务商在通用版软件基础上,根据物流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及规则,进一步开发、设计、完善平台功能。比如,运煤要提前预约入场,运水要加收托盘装卸费,运纸要提醒司机带雨布……线下流程耗时耗力,平台要开发切合业务场景的技术工具,解决具体的问题,搭建一个“有用”的平台。
其次,平台开发团队需深度参与平台的推广与使用。物流老板自上而下推动平台落地,开发团队一方面,要对一线业务人员进行产品培训,培养使用习惯,实现高效协同。另一方面,根据使用者反馈,不断完善产品体系,确保平台不仅“有用”,而且“好用”,帮助企业完成线下到线上的平缓过渡,实现无痛数字化转型。
最后,物流数字化的目是实现物流企业的“日清日高”。通过平台对物流数据的沉淀分析,物流老板能够搞清楚每天的业务状态,不断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持续提高效率、服务水平及盈利能力。
假如,企业发车准点率太低,被上游货主罚款,平台能看清是哪个环节,哪些车辆“堵”了,及时改进线下流程,如果不奏效,再想办法开发数字工具赋能。在数据指标的驱动下,线上线下“循环改善”,企业才能够始终向好向上增长。到这一步,平台才会“实用”,企业才会“爱用”。
图片
总的来说,物流数字化一个比较难啃的骨头,老板数字化转型决心会反复横跳。同时,这条链路参与角色众多,无法直接受益的人也不愿参与这一进程。
也有人问过,数字货运最大的难点是什么?
我们的回答是,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,还是一场认知革命。
数字货运是大势所趋,大家都认。但数字货运不是照抄C端互联网作业,不是一个软件走遍天下,不是一步登天,大家却半知半解。在厘清这些问题的前提下,尊重其客观规律,踏踏实实、一步一步培育,数字货运才能逐渐进化,跨越式释放生产力。
您的专属物流专家
400-160-11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