拉闸限电,能耗双控,对物流行业释放了什么信号?
2021/10/08
4758人浏览

近日,多地传出拉闸限电的消息,特别是东北三省不少地区的居民用电也停了,现在正是用电的旺季,不管是生产还是生活都离不开电,怎么会限电呢?

 

对此,有人说是因为煤价涨了,电厂发电越多亏损越多,有人说是博弈,各种原因众说纷纭。

 

专家指出,当前火电仍然占据我国电力大半壁江山,在上游煤炭价格上涨、下游供电价格上调空间受限的背景下,火电企业发电意愿低迷,直接导致电力紧缺。这也是此次多地尤其是北方地区出现电力缺口的主要原因。

 

 

煤超疯 再现江湖

疫情让不少国家的生产与生活按下暂停键,却让中国再次成为世界工厂。原本由其他国家生产的订单转移到我国,订单量大增,这意味着工厂用电也大大增加。我国70%的发电量是火力发电,这一情境下,需要大量煤炭供给。

我国既是一个煤炭生产大国,也是一个煤炭进口大国,由于碳中和,碳达峰等政策影响,国内对煤炭出产量的把控比较严格。国际层面看,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影响,煤炭价格一路高走,价格暴涨以及调控影响,今年以来我国进口煤炭数量出现下滑。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,2021年1月份至8月份,我国累计进口煤炭19768.8万吨,累计同比下降10.3%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综上可以看出,煤炭供给侧紧缩,但需求量大,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,按照经济学原理,自然煤炭价格上涨,煤炭价格飞涨电价不涨,发电厂一直发电势必导致亏损,发电意愿低迷。

政策 倒逼降耗

煤炭供应紧张,发电成本飞涨是拉闸限电的主要因素,“能耗双控”政策也是拉闸限电不可忽视的一个维度。2015年至今国家一直进行能耗双控政策,“能耗双控”是指既控制能源消耗强度(也称单位GDP能耗,能源在创造经济产值时的利用效率),也控制能源消费总量。

8月中旬,国家发改委发布一份文件,对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“能耗双控”目标完成情况做了测评“晴雨表”。结果显示,今年上半年多地能耗不降反升,9省区能耗强度被国家发改委给出一级预警,10省份能耗强度被国家发改委给出二级预警。

能耗双控“晴雨表”

由此看出,上半年不少省份能耗过大,没有达到相应的能耗降低标准,全国节能形势严峻

释放 “转型” 信号灯

“双控”政策的目的是节约能源、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,倒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提高绿色发展水平。拉闸限电,限的主要是工业用电,居民用电在总耗电量中占比很小,并且民用电是国家给予保障的用电,居民对于限电不必过于惊慌。

工业用电中能耗最大的是制造业、钢铁冶炼等,短时间内限电,利润较高的企业还能从价格等方面弥补损失,那些低利润的企业,可能原本就是靠规模效应带来利润,一旦限电产量受限,利润也大打折扣,生存就变得艰难。
长期限电不论对高利润企业,还是低利润企业都会导致巨额亏损,甚至有倒闭风险。

 

拉闸限电其实就是在为企业释放信号,高能耗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。企业可以调整产业结构,淘汰落后产能,通过技术升级提升资源利用率,借助智慧化管理系统减少能源浪费,多手段调控企业能耗。

当下,除高耗能的制造、纺织企业等外,依赖传统能源(如煤炭、钢铁)发展的企业,也亟需转变发展方式。如煤炭企业可以与其他高科技企业合作,建设智能矿井,提高采煤技术。
物流行业也是一个高能耗产业,拉闸限电对物流行业的影响,一是进一步加快国三及以下车辆加速淘汰。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加大政策实施力度,部分地区对国四排放货车也开始限行政策,引导企业加快货车淘汰更新。二是再次催化货运行业改革,调整运输结构,减少公路运输量,增加铁路运输量,焦炭等大宗货物改为铁路或水路运输。
上述影响对以公路运输为主的物流企业来讲,势必会减少货物运输量,企业为谋求发展需要与上游货主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。
企业自身也可以通过数字化升级的方式,将业务进行全流程线上化管理,实现对物流运输过程中线路、停车、速度、配载等信息透明化,优化货物运输路线和运输效率,降低能源消耗。

 

 

 

您的专属物流专家
400-160-1156